泥塑制作步驟和方法
泥塑制作步驟和方法
一、搭骨架
搭骨架時要考慮到泥塑的動態、比例、大小、體積、重心和承受泥巴的重量。
二、上粗泥
做粗泥前先做一個泥槽,用磚頭或木板圍好,分成兩半,一半盛細泥,一半盛粗泥。把已切好的稻草逐步用腳踩入泥漿中,泥與稻草拌勻即成粗泥。泥漿與稻草的比例要適當,以泥漿能使稻草之間相互粘合為度。上粗泥要注意以下幾點:
1、從體積上來說,完成八成左右就夠了。
2、要有整 體觀念。
3、一定要把骨架上的稻草用力壓緊、糊牢,不使它脫落。
4、要注意身體與衣服的關系。
5、把頭部兩個眼窩洞挖好,寧可大一點,為以后放玻璃珠留有余地。
6、人物與道具是連接在一起的,道具要事先安排好,然后一起上粗泥,并要考濾到上細泥后的空間效果。
三、上細泥
細泥是粘性強、質地細而純的泥巴。要把細泥放在泥槽內用腳踩勻,使其成厚泥漿狀(不能太稀)。如果是干泥塊,先用水浸透。
上細泥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:
1、粗泥大部分干燥到八成左右(基本上已硬,用手指還能壓出淺印子),即可以上細泥。粗泥太干,細泥易剝落。如粗泥太濕,收縮性較大,裂縫也大,容易變形。
2、要整體全部地塑造。不是均勻地鋪一層細泥,而是根據形體需要邊塑邊改,把動態、比例、形體逐步調整準確。
3、人物動態較大的骨架,上足細泥后也增加了相當的重量,加上制作時不注意會搖動,骨架可能稍稍傾斜,出現動態不穩而影響作品質量的情況。
4、上細泥從整體到局部,直到形象刻畫,完成的時間較長。
5、泥塑最好陰干,不能曝曬,更不能用火烤干。
6、泥塑干透后,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大小裂縫,有損雕塑形象。